
工業廢水處理的十大難題
曾有輿論認為,世界上最難處理的工業廢水在中國,這個說法雖然偏頗,但不無道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工業以密集、高速態勢發展,發達國家產業轉移之潮同時也降臨中國,工業產生的三廢問題擠壓著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工業廢水到底該怎么治理,目前面臨哪些難題?我
由于工業廢水中污染物的特性,近年來發生的比較嚴重的污染事故幾乎都和工業廢水有關。相關污染事件中,有事故、有偷排、有治理不當,和工業企業本身關系很大,這些事件幾乎是工業廢水處理現狀的縮影,事件發生后處理也十分困難。那么,引發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呢?
工業廢水處理的十大難題
工業廢水處理的困難既有技術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場方面的原因,既有宏觀環境管理的原因,又有企業操作人員管理的原因。主要問題如下:
1、 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水平有限,目前我們對工業廢水處理往往是設計院憑設計規范來確定容積負荷,在利用給排水和生活污水處理中的經驗來進行工藝確定、設備選型。并在業主要求進行杯瓶試驗求取設計參數,試驗往往不在現場進行,水樣也不能代表實際廢水的情況。廢水不是產品,無標準可循,工藝品種的更改廢水中的污染物面貌全非。同一品種在不同企業生產最后排放的廢水品質差異很大。我們認為廢水處理工藝技術的選擇,設計參數的求取必須建立在現場較長時間工業模擬化試驗的基礎上。從目前掌握的技術水平看,國內很多工業廢水的處理在理論上是達不到標準的,也許檢查時能應對,但是不能達到真正的長期穩定達標運行。如制藥、農藥、化工廢水、造紙、電鍍、味精等廢水,處理難度很大,現有的技術水準還有待提高。
2、 我國經濟還不是很發達,對經濟貢獻大的高產污企業還在繼續存在。就制藥行業來說,我國很多制藥廠是初級制藥,產污量很大。國外藥廠把這些初級產品買走做一些化學加工以提高藥效,這時的產污量比較少,產生的價值更多。但是,我國的制藥生產技術沒那么發達,只能“干笨活”,不僅附加值有限,還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3、 工業園區廢水處理問題。工業園區本意是將工業廢水集中處理,但是現實運作中又造成了新的問題。工業廢水都集中到一起后,末端建有公共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每個工廠的廢水要處理到一定程度才能進入污水處理廠。后果是容易處理的污染物質工廠自行處理了,到了末端的污染物質大部分都是難以處理的,最終導致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非常高,無法實現污染物的削減。
4、 “負效應”問題。一些產污企業并不想在廢水治理方面投入太多,他們認為工業廢水的治理除了應付環保部門檢查以免于被責罰外,并無益處,反而增加了成本。企業的趨利性導致工業廢水不能真正有效處理。
5、 廢水治理項目的經濟技術評價應是在去除污染物有效并穩定可靠達標基礎上,比較總投資及運行成本的高低,由于企業經濟實力以及環保工程本身無法直接產生效益,業在選擇環保技術路線時往往著眼于自己能投多少錢,在此前提下總投資成了首選條件,造成一而再、再而的追加投資,不斷改造,由于效果不盡人意,原來較低的投資實際則造成浪費。市場混亂,承接工業廢水治理項目的治污企業(環保公司)魚龍混雜,一味降低價格,導致惡性競爭,致使一些技術型致力于工業廢水治理領域的企業紛紛轉型,能干工程的環保公司,根本不去研究工業廢水的治理辦法,導致廢水工程不能真正的達標,客戶買騙。
6、 規模效應問題。很多工業廢水處理項目的單子不夠大,與市政污水處理相比,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產生大企業。雖然這個領域也有優秀的環保公司,但是很難像市政污水處理企業那樣日處理規模達到百萬甚至千萬噸。
7、 商業模式問題。每個環保公司都有出奇制勝的生存之道,但是主要模式仍為“設計、采購、施工”,其他普遍適用的商業模式仍在摸索。
8、 零排放誤區。我國推行工業廢水處理零排放已經多年,但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是做不到的,我國目前也不存在完美的零排放案例。零排放的誤區使很多企業在此問題上盲目上設備、上技術。
9、 排放標準難落實、監管不嚴問題。監管不嚴、“一刀切”、脫離實際是一些行業排放標準難以落到實處的主要原因。
10、 微生物的研究盲區 :由于微生物降解與轉化物質的巨大潛力,科學家將其概括為“微生物的絕對可靠性或微生物的必然性”理論,使得世界上大多數環保專業人員樂觀的認為自發菌或經過馴化的專用菌可完成生物降解的任務,現實告訴我們一百多年之前,英國人發現了活性污泥法,雖有成熟的設計規范,但對一百多年來化學家發明的難以計數的新化合物生物降解途徑研究甚少,針對這些新的化合物能有效分解的微生物群及酶研究更少,由什么種類的微生物能迅速降解某種特殊化合物都不去深入研究,傳統生化處理不斷出現的新工藝、新產品的廢水只能是束手無策。制藥業又是品種更新迅速的行業,新的合成藥、半合成抗生菌、抗生菌的生產廢水是不可能用自發菌來進行處理的。
哪些廢水被解決了?
據調查,我國在工業廢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污染治理技術、工業行業制造工藝的提高和改進讓人看到了污染治理的希望。造紙、味精、制藥、煤化工等都是廢水處理很難攻克的“堡壘”,在這些方面,科研人員和政府部門、制造企業、環保公司進行了不懈努力。
造紙廠排污曾導致許多的河流生態遭到嚴重破壞,造紙黑液處理技術的發展以及關停并轉多種手段的使用,扭轉了局面。在有機酸生產工藝方面,包括味精賴氨酸的生產、制造工藝增加了濃縮液、發酵母液的蒸發回收、多效蒸發,有了這些工藝,產生的廢水就容易處理了,否則這些“水”根本無法直接處理。檸檬酸行業開發了新的提取工藝,原來的結晶方式使用的原料是偏酸性的,加完硫酸以后排出來的水無法處理,對環境危害極大;現在改用工業離子色譜法,直接提取,不需要加硫酸,回收率提高了,最終水處理也更加容易。
總之,我國對特殊行業采取了大量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同時原有的排放標準也在修訂,如原來淀粉廢水主要是考量有機物是否達標,現在增加了氨、氮的達標考核。